张海丰
为切实增强人大履职实效,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社港镇人大坚持“三个创新”,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推进社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创新载体连民心。社港镇在组织市代表开展“三联”活动的同时,建立和健全镇代表走访选民机制,创新联系载体,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形成凝心聚力抓发展,和衷共济促和谐的强大合力。在代表走访选民中,我镇要求代表做到“五问”、“五必须”。“五问”:问生活,了解吃住情况;问生产,了解家庭收入;问出行,了解其家庭出行情况;问就学,了解子女就学情况;问惠农政策,了解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五必须”:即必须自己负担费用,必须了解群众所期盼,必须整理走访情况并报告代表小组及镇人大,必须广泛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必须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关注环卫谋民利。组织和发动代表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在环境整治活动中,在要求代表率先做好本户庭前院后卫生同时,与选民一道做好本屋场、本组环境卫生,积极投身河道、主干道等公共区的卫生清扫行动,以行动赢得民心。关注教育谋民福。在深化开展市人大教育“十百千”活动的同时,着手筹建社港镇人大教育基金,鼓励代表关注教育,支持教育。目前,社港镇教育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到年底,有望突破150万元,为社港教育发展及贫困学生读书提供有力保障。关注抗旱排民忧。今年来,社港遭受罕见旱灾,面对旱情,镇人大按照“旱情一日不缓解,我们一刻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涉农部门联动、科学调度指挥、人大代表帮扶等措施,及时分村组建代表抗旱分队,深入村组一线,巡回田间地头,合理调度水源,积极帮助群众抗旱灌溉,实现将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标。
二、创新平台激活力。社港镇人大围绕镇党委“发展四型经济,建设三大名镇”的工作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代表履职平台,激发代表工作热情和活力,收到良好效果。社港镇人大根据代表岗位特长,安排代表联系项目,促推项目顺利实施。社港骨伤科医院院长郭盛杰代表,作为我镇中医正骨产业领头人,筹资8000余万元新建十二层骨伤科医院住院大楼,该楼已封顶,有望在今年11月投入使用,成为社港中医正骨名镇的一张靓丽名片。在推进骨伤科医院扩大发展的同时,郭盛杰代表与镇农技部门联系,建立中药材种植扶持基金,因地置宜,努力推广我镇中药材种植产业,为群众增收拓展新渠道。金银花种植大户寻小芳代表,种植金银花面积达500亩,在种植过程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经验,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模式。她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传授经验,带动周边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切实让人大代表成为了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引路人”。李斌代表联系鑫磊铜矿项目,多次深入企业一线,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为企业的顺利投产创造了条件。在好莱斯、社大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中,市镇两级代表积极参与前期征地工作,加大正面引导力度,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为项目的推进提供了保障。在发展富民型经济烤烟种植中市代表寻平波、林发中等带头种植烤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为社港万担优烟基地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创新监督求实效。社港镇人大积极探索,创新人大监督途径,组织发动代表在“懂”、“善”、“敢”三字上下功夫,着力提升监督实效。“懂”法依法执法,规范监督行为。组织代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让代表了解自己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如何依法履行职责;围绕全市、全镇发展大局及中心工作,开展履职讨论,同时邀请政府向代表汇报近期社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切实保障代表知情权,为代表行使职权创造条件。“善”于改进方法,加强监督力度。突出“抓重点,议大事,求实效”原则,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如依法行政、干部作风等,将监督事与监督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实施全程监督。组织各职能部门将部门职责、执法依据及作风规定等以书面形式告之代表,自觉接受代表监督。“敢”于运用手段,提高监督实效。在部门监督中,社港镇要求代表根据被监督对象职责,深入走访服务对象,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开展群众满意度评价,积极提建议。同时将各部门履职情况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年度部门评议依据,对后四名的部门年终进行集中评议,将评议结果报镇党委及上级主管部门,作为部门负责人考核提拔依据,做到寓支持于监督中,推动部门阳光行政,依法行政,共同营造大干快上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