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平
今年以来,永和镇人大始终将发挥好代表作用贯穿履职全过程,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拓宽代表工作思路、狠抓代表履职能力建设、打造代表履职平台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代表履职实效,促进永和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
一、立足建“家”立“室”,完善代表活动阵地
为切实落实市人大“三联”活动精神,畅通代表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充分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围绕建“家”立“室”,镇人大高度重视代表活动阵地建设。一是在镇四楼专门腾出会议室建立代表之家,作为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三联”活动的交流场所,代表知情知政、相互沟通的平台;二是根据代表分布情况在村(居)设立四个代表小组活动室,由有威望的代表担任组长,负责牵头组织代表小组活动。各代表小组做到了有场所、有牌子、有制度、有计划、有资料、有记录,配备了桌椅、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并统一制作上墙制度,印制代表联系卡、活动记录簿、联系选民登记簿等基础资料;三是定期安排代表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接待群众,听取和回答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为代表广泛联系群众,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代表小组开展活动10多次,走访联系选民1.5万余人次,收集并反映选民意见70多条。
二、立足排忧解难,主动履职服务群众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引导代表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代表意识,主动联系选民、服务群众。代表们经常深入村组走访选民,真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是组建抗旱应急分队,齐心协力抗旱保收。在今年全镇遭受罕见的旱灾特殊时期,成立了以人大代表为主体的抗旱应急分队,全镇40多名代表想方设法筹资35万元、筹劳750个,新安装电排12处,疏浚渠道2600米,解决了全镇41个村民小组1500亩农田抗旱保收难题。二是组建爱心帮扶团,积极筹资捐款助学帮困。今年以来,镇人大将“扶贫帮困、爱心助学”作为代表履职的重要内容来抓,成立了以代表为主体爱心帮扶团,广大代表在主动带头捐款的同时,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市代表卜建辉拿出8万元奖学助学。罗遵亮、罗遵友等市镇代表积极筹资捐款助推镇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壮大,预计年底可达100万元。李望北、廖尚明等市镇代表带头捐款10多万元扶助贫困学生、添置教学设备。卜建辉、刘庆华等市代表新安置12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和10多名残疾人上岗。
三、立足服务大局,助推永和全面发展
坚持代表的活动围绕全镇工作重点,改革和发展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来开展。一是主动服务中心工作。镇人大针对镇党委、政府感到压力最大、涉及面最广的环境卫生整治和8700亩土地整治这两项中心工作,想方设法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组建了以市代表为队长、镇代表为主体的8个环境整治义务宣传服务队,要求在率先做好自己门前三包的同时,每月逐户上门进行一次宣传检查,每季集中组织一次上户评比,每年对公共区域开展一次集中清扫活动,有力的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改善,美化了人居环境。组织相关村组的代表分片成立土地整理现场督导组,开展分片包组联系、跟踪、服务土地整理项目活动,及时关注项目进展、化解施工难题、调处矛盾纠纷、监督工程质量,全力协助做好分田到户工作。确保了全市面积最大、涉及村组最多的土地整理项目如期如质的完成任务,96个村民小组的分田到户工作全面完成。二是精心组织集中视察调研活动。围绕事关全镇的经济发展、民生民计工作的制约性因素,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调研活动,帮助党委、政府共谋应对之策、共破发展障碍。今年组织市镇代表对土地整理、安全饮水、恒晟公司组建、水库加固改造等重点项目进行视察调研,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难题进行充分讨论,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解决的措施。通过实实在在的提建议、献良策,不当旁观者,不做局外人,有力地推动了我镇各项工作。三是扎实开展评议部门活动。每年有计划选择2至3个部门进行人大集中评议,真正让代表感受履职的切身体会。今年采取全面动员、走访调查、分组评议、集中整改、测评划等的方式对国土所、广播站进行认真评议,效果良好,有力地促进了部门依法行政,干部作风转变,办事效率提高。四是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促发展的活动。镇人大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助推企业加快发展。建立市代表、镇人大席团成员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明确每位市代表、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联系1家企业,要求代表经常深入所联系企业实地察看,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安全生产的情况,并就企业发展中遇到阻碍和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现实性的建议和意见,并力尽所能帮助解决。今年以来共帮助企业融资950万元,协调厂社矛盾纠纷35起,扩征山岭土地250亩,联系引进外地的技术员、管理员及职工350名。
四、立足长远发展,共谋打造特色小镇
自2005年环保限批以来,永和长达8年时间未有新项目引进,环保要求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发挥永和的菊花石、红桎木、磷矿石等特色资源,规划和定位适合永和的发展路径,这是今年镇人大要求全镇代表重点思考调研的一个中心课题,也是为党委建言献策的中主议题,广大代表深入走访调查,广泛征集民意。通过集思广益,形成二点共识:一是认为要尽早修通园永公路,打通永和外出的第二条要道,尽快对接大浏高速农业园互通口;二是认为要立足永和的菊花石、花木等特色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前瞻的发展理念投资开发商打造宜居宜商的旅游小镇。当镇代表谢炳南一次偶然的机会获悉湖南金元科技公司老总有意投资菊花石产业,积极组织镇内部分市镇代表积极配合党委、政府牵线搭桥、主动出击。通过多轮的洽谈和沟通,初步达成意向,准备在永和打造《菊花石旅游文化清香小镇》项目,该企业拟在永和投入1亿元,修通园永公里、建设标志性菊花石广场、菊花石博物馆、沿河商业街、特色加工展示点七处、酒店与写字楼等,将永和镇打造成以菊花石展、销为主要特色,以小镇休闲及天岩寨山脉旅游观光为主要景点的文化清香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