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里街道人大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和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级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大局,依法主动履职,发挥代表作用,不断提高新时代人大工作质效,推动人大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以“点面结合”为切入点,有效拓宽人大工作视角
一是“线下+线上”互动。强化人大工作举措,争取街道党工委支持,提质升级人大代表活动室和联络站,按照“三室一厅”布局完善建设,即代表“接待室”“学习室”“活动室”“议事厅”。创新设立了群众微心愿代表线上认领平台,“汤代表微声音”公众号持续发声,积极回应民生诉求、传达方针政策。
二是“队伍+制度”齐抓。代表联络站实行“抓站长,站长抓”的工作模式,街道辖区9名长沙市人大代表和21名浏阳市人大代表就近“进驻”四个联络站,各站点推选一名站长,选任一名联络员,配备一名街道人大工委指导员,负责组织代表日常活动。形成“代表进站,部门领办”群众意见征集办理机制,推行“五个一”管理,即“每位代表建立一个履职档案,每月完成一次集中接待,每季举办一次代表活动,半年开展一次工作点评,年终进行一次履职评比”。
三是“学习+交流”并行。全体代表时刻把职责放在心上、扛在肩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自己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代表结对,携手共进”“学先进,促规范,提素质”等主题培训。全年共接待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和其他省市人大系统领导考察调研30余批次,受到各方高度评价。
二、以“双向奔赴”为发力点,充分激发人大代表活力
一是把民意民愿当作代表活动的“航向标”。持续做优“您说,我听”“为您代言,让您放心”“人大代表进小区,汇集民智解民忧”等系列品牌活动,认真做实每月15日的“代表接待日”工作,健全完善“公告——接待——收集——交办——反馈”意见处理机制,2023年共接待群众200余人次,推动解决问题50余项。举办“聚力强省会,代表新作为”“倾听‘新’声,以心暖‘新’”“睦邻一家亲,温暖过大年”等关爱慰问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二是把建言献策当作代表风采的“展示牌”。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深入群众收集“金点子”,提炼“良方子”,形成高质量建议。在市人大二次会议上提交的建议中有5条建议被评为优秀建议;市人大三次会议上提交建议27条,其中“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浏阳新能源汽车城”等7条建议被列为重点建议;今年市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交建议23条。
三是把监督评议当作人民民主的“传声筒”。将“评”的主动权、“议”的话语权交给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2023年,聚焦市人大常委会评议卫健局等7个被评议单位,深入选区开展走访调研,收集归纳意见建议48条。
三、以“民生民利”为落脚点,持续彰显人大履职作为
一是为营商发展护航。建立街道人大工委委员、人大代表联系企业制度,组织辖区人大代表视察调研西南环线建设项目、太平桥康养中心建设、新能源汽车城项目等,汇总形成医养结合可行性分析、助推营商环境优化等调研成果。护航营商发展相关工作在市人大“聚力营商,赢在浏阳”助推中小企业营商环境优化专项监督部署会上作交流发言。
二是为民生项目助力。助力街道和市直部门拉通燎原路、南泥湾路、大塘冲路等7条城市道路,修复主路3条、人行道6条。助推正宜园、劳动局宿舍等12个老旧小区提质改造和城市社区背街小巷微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关注久未解决的房产办证难题,推动西湖山壹号小区办理不动产证114户,为名河依山郡小区超百名业主集中颁证,化解百姓“心头忧”。2023年,街道人大工作被国家、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11次。
三是为美丽乡村添彩。助推街道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高标准建成美丽宜居村庄6个,打造“百亩示范片”6个,“千亩示范片”1个。推动城乡社村结对共建机制,市人大代表、西湖村党总支书记黎旭带领村民,通过“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机制大幅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打造了乡村振兴的靓丽样板,受到了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下阶段,集里街道人大工委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继续围绕浏阳和街道发展大局,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新理念、新举措,不断提高新时代人大工作质效,推进人大工作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