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卜继炘
生态是浏阳的名片,环境是浏阳的品牌,浏阳山川秀美、青山绿水,已被大家所公认,浏阳市第十一届党代会提出了“切实珍惜浏阳宝贵的自然山水,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由此可见,生态环境提高到重要的发展地位,本人认为株树桥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因为它是省、市重点饮水工程,涉及到长沙市民安全饮用水的问题。
株树桥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于大围山东麓,水源发源于大围山,沿浏阳河支流之一——小溪河汇集而成。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64平方公里,共涉及5个乡镇,辖24个行政村和一个库区林场,总人口约5.3万人。保护区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为87%,总林地面积73万亩。水库地处浏阳市高坪镇株树桥村,距浏阳市30公里,距长沙市80公里,是长沙市最大的水库。水库面积16500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01毫米,径流量5.55亿立方米/年,多年平均流量为17.6立方米/秒,正常蓄水位165米,总库容2.78 亿立方米,相应库容2.29 亿立方米。2005年确定为长沙市引水工程项目,于2010年8月29日竣工通水。
近年来,株树桥水库有序有效开展保护工作,各部门上下联动、组织机构不断完善,补偿补助逐步实施,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但在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协调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保护投入力度不大。株树桥水源地涉及564平方公里范围,水库水路32公里,需要保护的面积相当大,也涉及森林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活污染控制等多个方面,因此,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置系统以及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网、保护区监控系统建设等都还有待加强,当前保护投入极为有限,需给予一定的保障。二是村民保护意识不强。《长沙市株树桥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简称《条例》)的限制性条款和明确要对核心保护区封山育林实施补偿,保护区村民普遍认为受益是长沙市民,整治环境、封山育林、保护水源是为株树桥、为长沙做事,个别村和村民“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对补偿的期望值较高,对水源保护工作不理解,甚至出现过阻碍正常工作开展的情况。因此贯彻《条例》和加大全民保护意识及受益市民责任宣传意识有待加强。三是补偿机制欠完善。长沙市对我市上报的补偿方案部分项目进行了删减,最后确定了1160.5万元作为保护区的补偿补助资金,来源于水价筹措和财政补足,因补偿资金渠道还未十分稳定,影响补偿补助的具体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四是执法体制有待理顺。与株树桥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相关的部门有16个,现行的一部门监管,多部门协调管理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也容易出现有为难问题都相互推诿的现象。水库管理局虽有监管大队却没有执法权,有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
水源保护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株树桥水库作为长沙市区饮用水第二水源,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水源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保护责任重于泰山!为进一步助推水源保护和库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在舆论和政策上全力支持株树桥水源保护工作强大合力。本人根据调查情况,谈几点初浅看法:
1、加强宣传引导。保护水源既是保护环境,更是保护了我们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特别是保护长沙市民安全饮用水的关键所在。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村民保护生态,转变思想、自力更生,以发展生态经济为导向,以绿色生产、合作经营、品牌化发展为运作模式,不断优化生存和发展环境,实现保护与产业并重发展。
2、加大建设投入。一方面要集中长沙、浏阳两级力量,加大库区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除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外,还要加大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控制等建设投入;另一方面在“整建扶贫”和“帮扶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上有重点地帮扶保护区乡、村;要积极呼吁和争取各级各部门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口支持,加大对株树桥水源保护区的关心和投入支持,为水源保护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强化管护措施。一方面要切实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把防治农业方面污染源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指导农民科学用肥、合理用药、大力推广使用新型无公害农药或低毒、低残留农药,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种养业对水质的污染。另一方面加大集水区域内涵养林和湿地的保护和管理,设立水源保护和封山育林警示牌,要下大力气在上游五个相关乡镇实行全面封山育林,因地制宜进行林相改造,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认真实施市政府全民绿化三年行动,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限期组织实施,定期检查验收,确保造林一片、成林一片、绿化一片的良好效果,努力提高阔叶林比重,以确保水质水量持续增长,严格控制和打击乱倒生活垃圾污水,乱开发、乱砍乱伐现象。
4、完善补偿办法。2012年2月长沙市将实行新水价,补偿补助实施办法出台时机成熟。建议尽快建立稳定、长效的保护区补偿补助机制,出台补偿办法,并考虑补偿标准逐步提高的问题,以促进保护区社会稳定。
5、理顺执法体系。建议通过委托或其他方式,建立株树桥水源保护综合执法机构,涵盖公安、环保、水务、畜牧、林业等部门职能,解决协调管理难的问题,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保护合力,确保株树桥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饮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