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列表

政策法规
推荐信息
政策法规

关于浏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来源: 日期:2021-03-04 10:45:00 人气:
关于浏阳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2月23日在浏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卢  铓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十七届人大七次会议报告我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长沙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浏阳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年度发展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育新、稳中提速”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同比,下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3%、9.3%、5.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5%;城镇登记失业率2.89%,低于4%控制目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排名四县市前列。高质量发展、工业高质量发展、质量强省、“双创”、财政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河长制、文化旅游八项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县域经济实现高位再进位,居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第9位。
 
  (一)疫情防控成效稳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市累计核酸检测356440人次,圆满完成778名境外人员集中隔离,实现始终无二代病例、无聚集性疫情、无死亡病例、无院内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得到了省、长沙市的充分肯定,率先被认定为低风险地区。扎实做好医疗物资保障和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快速实现口罩等医疗防护物资从严重短缺到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再到能支援其他地区和国家;选派15名优秀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抗疫,彰显浏阳大爱与担当。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选派564名领导干部担任驻企联络员,深入企业联系帮扶;疫情期间成立20个招聘小组为企业招工,协助蓝思科技等企业招聘员工3.9万人;率先推出15项措施应对疫情助力企业发展,设立复工复产政策兑现专窗,积极落实上级惠企政策,减免企业租金、社保及相关税费10.44亿元,发放防疫专项再贷款6.51亿元。
 
  (二)产业发展稳中提质。工业经济提质升级,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5.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0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75家;15条新兴及优势产业链总产值增长9.4%,显示功能器件、智能装备、碳基材料、5G应用产业链规模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85.2%、22.7%、12.6%、41.3%。园区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经开区、高新区顺利合并,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再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两型产业园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3.9%,获评长沙市创业孵化基地。服务业企稳回升,增加值增长3.2%,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4家。旅游业实现收入316.39亿元,接待游客3095.06万人次,成功创建首批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浏阳苍坊旅游区(胡耀邦故居旅游区)顺利通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农业基本盘总体稳定,总产值实现193亿元,增长4.5%。全面完成4.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18万亩、出栏生猪99.41万头;农业品牌进一步做强,认证绿色食品产品22个,成功申报湖南省综合油料大县,“浏阳茶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0家;完成技术贸易合同成交额17.67亿元,全年专利授权量达2170件;“智慧浏阳河”文化创意孵化中心与睿空间成功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三)发展动能不断积蓄。投资增长稳健有力,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3.3%,技改投资增长40.7%。重点项目加速推进,214个重点项目年度累计完成投资684.5亿元,占计划投资141.7%。惠科项目提前一个月实现主体封顶,于1月23日点亮投产,豪恩声学一期、蓝思新材料项目如期竣工投产,椒花水库工程顺利开工,长赣高铁确定浏阳城北设站。招商引资精准有效,全年新引进项目200个,其中投资100亿元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争资争项积极有为,全年共争取上级资金63.2亿元,同比增长24%,争取专项债券21.12亿元。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新增市场主体1.97万户,同比增长19.4%;新增“四上”企业180家,新增上市(过会)企业2家,上市企业总量居全省县(市)第一。消费潜力释放明显,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7%;聚力发展“三间经济”,组织1000余家商户网点开展夜间促销,全民消费节期间市内主要卖场销售额增长超10%;建成“网间经济孵化器”和5G直播基地,网络零售额增长18.9%;推出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张坊镇田溪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乡镇(街道)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41项;精细推进“小微权力”清单试点,公布村(社区)“一门式”政务服务事项44项。“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全覆盖,平台办件量居长沙市第一。12345政务服务热线回访满意率达98.56%,高出长沙市考核指标2.56个百分点;顺利通过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验收。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现269件事项“一件事一次办”,185件事项“跨域通办”;稳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三集”审批机制获评“中国营商环境特色评选50强创新案例奖”。国资国企改革稳步进行,平台公司清理整合成果进一步巩固,全面完成保留平台公司再压减三分之一目标任务,成功组建浏发集团、金发集团;产业基金设立有序推进,12支基金总规模达18.7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排名赛迪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第19位,蝉联“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县(市、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实现进出口总额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4.7%,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发展迅猛,实现进出口额近亿美元。湘赣边区域合作打开新局面,落实《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十大工程、百大项目加快推进;成功召开8县(市、区)湘赣边乡村振兴区域协作座谈会,就文旅、产业、医疗等七个议题达成合作。
 
  (五)三大攻坚战果丰硕。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持续推进“个十百千”产业扶贫工程和“15公里就业圈”建设,建成产业扶贫基地131个,就业扶贫车间(基地)172个。积极开展扶贫产品认定,153个产品进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率先在长沙地区完成“三专”(专馆、专区、专柜)平台建设并投入运行,扶贫产品累计销售额达1.38亿元。深入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整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872个。全市剩余贫困对象913户、1671人全部脱贫,纳入全省新阶段扶贫工作试点县。风险防控扎实有效。坚持控增量与化存量并举,实现三类债务之和同比下降32%,隐性债务超进度化解,全面建立了市(县)、镇、村三级债务管理风险预警体系,平台公司转型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金融安全区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前化解非法集资隐患17起。污染防治铁腕推进。强化空气污染综合治理,全年空气优良率达99.7%,空气质量稳步领跑长沙。持续抓好三大河流流域治理,继续实施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浏阳河出境断面水质均值达Ⅱ类,捞刀河、南川河出境断面水质均值达Ⅲ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力推进土壤修复和耕地保护,启动七宝山矿区大坡坳露采区锰污染综合整治,完成9万余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主城区实现裸露黄土“清零”。
 
  (六)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乡布局更优。积极推进市镇村国土空间规划;高定位谋划金阳新城发展,科学有序引导核心启动区建设;高起点规划浏阳河“一河两岸”城区段建设,文化旅游ABO项目成功招标;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铺排四类新型城镇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项目187个,成功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并被列为国家发改委10个直接联系点之一。城市品质更高。金阳大道三期、天马山隧道改扩建、南泥湾路等工程加快推进。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16公里,完成百宜河主管网、长兴湖片区雨污分流和净溪河截污工程,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市)”。投资21亿元完成棚户区1245户及24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一圈两场三道”建设,完善“15分钟生活圈”13个,新建停车场15个,新改建农贸市场2个,新改建人行道、自行车道、健身步道40.8公里,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市)”,大瑶镇获评全省唯一“全国无障碍示范镇”。全力推进拆违控违,拆除违法建设205处。建设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195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414.4公里,实现全部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完成古港、镇头、社港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提质升级。积极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改造“回头看”问题整改和“动态新增”农村危房396户;完成无害化改厕10万座,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全覆盖。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总收入4580万元,26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大瑶、文家市、社港、柏加等特色小(城)镇建设成效显着,成为推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与有力支撑。
 
  (七)民生保障持续增强。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失业保险金逐步提升,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2.55亿元、支付医保资金14.9亿元,贫困人口住院综合保障后报销比例达90%,常住人口医保参保率达100%,获评“中国社会保障百佳县市”。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00人,培训职业技能人员超12.1万。推进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安联网”建设,完成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发放低保金、孤儿基本生活费等救助金共计3.1亿元。在全省率先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荣获湖南省双拥模范单位。坚持“房住不炒”,商品房价格保持稳定;新建公租房3244套,完成租赁住房市场发展房源筹集4644套,申报3家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新建民生实事幼儿园8所,新建小学2所,改扩建学校21所,新增学位10310个,创建标准化学校43所,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高考质量评价蝉联长望浏宁四县(区市)“十三连冠”。人民医院完成整体搬迁,集里医院综合大楼、中医医院危急重症大楼及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顺利推进。建成长沙市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个,入选2020年全国“书香城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获评“国家卫生城市”。人民安全感稳步增强,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破获“九类”涉恶案件55起,打掉涉黑涉恶团伙6个,查破涉毒案件576起,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58%。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显着,成功创建湖南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新推行“党建+微网格”治理模式,累计解决群众问题16828个,实现特护期进京非访零登记。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经过五年接续奋斗,浏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均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增速稳居省市前列。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县域综合发展从第28 位跃升至第9 位,实现“五连跳”。累计引进项目1022个,铺排推进重点项目1197个,总投资达到1955亿元。新上市(过会)企业5家,总数达到9家;新市场主体4.5万户,总数达到11.6万户。高新技术企业由22家增至300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0877元增至45840元。全市3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15744户、49387人全面脱贫。建设污水处理厂14个、污水管网205公里,浏阳河出境断面水质均值稳定达到Ⅱ类,捞刀河、南川河出境断面水质均值稳定达Ⅲ类,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新改建学校60所、公办幼儿园35所,新增学位4.6万个。新建乡镇卫生院6所,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成功创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县。全市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为浏阳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影响加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要求下,内需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深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空间广阔,内生动力、市场潜力和要素支撑能力依然强劲,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从浏阳看,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一带一部”、湖南自贸区建设、金阳新城等战略为浏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惠科、豪恩声学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达效,长赣高铁、椒花水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为浏阳积蓄了强劲的发展动能。但浏阳在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仍然偏少,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现代服务业短板突出;县域创新能力不够强,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偏低;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生态环保等领域仍存在不少风险点。
 
  综合判断,浏阳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现代化浏阳新局面。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2021年是浏阳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紧紧围绕“引领中西部、迈向现代化”目标,坚持“在区域谋发展,在全国争地位,在全球引资源”战略定位,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制造强市,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产业升级。聚焦“三主四特两新”产业集群,坚持“走在前沿、迈向高端”,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实施精准招商,加快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先进制造业体系。做强做优主导优势产业。发挥蓝思科技、惠科光电等龙头企业磁吸作用,进一步延链补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千亿级迈进;以尔康制药、博大科工等重点企业为引领,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推动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产业向五百亿级迈进。加速升级传统特色产业。推动浏阳花炮产业研究院落地建设,持续推进产能淘汰、监管升级、技术革新“三大工程”,加速文旅融合赋能增值,促进花炮产业向安全化、科技化、绿色化升级蝶变;推动绿色食品、家居建材等产业提质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永清环保等企业,大力发展新材料、环保及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强化科创赋能。认真落实科技创新“1+8”政策体系,建成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全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聚焦显示功能器件、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材料、烟花爆竹等产业链重大技术难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组建新兴研发机构,设立专家工作站,力争培育长沙市级及以上科技平台5家,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5亿元以上。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发明专利100件以上,力争6个以上重大创新技术入围省“五个100”、10套以上新的重大技术装备进入国家补贴。建立科技创新经费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引导资金投入。实施“人才+科技”产业化项目引进工程,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来浏工作服务保障机制,提高成果“带土移植”成活率。
 
  三是做强园区平台。聚焦“三主两特四链”,支持经开区(高新区)完善产业配套、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承载区。加强园区要素保障,建立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激励和倒逼机制,健全完善低效工业用地市场化退出机制,强化项目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投入产出效益控制。打造“基金+产业”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加快设立生物医药等产业子基金。强化园区配套,完善交通路网,推进学校以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园区改革,推动园区管理去机关化、行政化,促推园区管理升级、服务升级、效率升级。支持两型产业园围绕“小、精、专、地”的发展定位,争创湘赣边区域合作农业示范园。
 
  (二)坚持扩大内需,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升政府项目投资质效,严把项目审核关,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投资,突出“两新一重”,加快椒花水库、金阳大道三期、5G网络、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促长赣铁路尽早开工建设;加大教育、卫生、能源、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领域补短板投资。着力扩大产业项目投资,抢抓大湾区新一轮产业外溢高峰期机遇,围绕主导产业,引进一批刷新产业高度、改变发展格局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进惠科、豪恩声学、泰科天润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200个以上,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引进“三类500强”企业3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产业投资基金和本地项目建设。
 
  二是大力推进消费升级。高质量建设优质商圈,加快新屋岭等商贸片区建设;提质升级传统商贸街区,完善社区生活“一站式”服务功能,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全力抓好节会促消费活动,做大做强城市商务节、浏阳车展等本土节会。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促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加快网间经济孵化器建设,构建长兴湖片区网间新经济集聚区。激发旅游消费活力,突出红色、绿色旅游,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及浏阳苍坊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大力发展乡间旅游和特色民宿,推进示范村建设,打造精品示范店,形成民宿聚集区。加快“一河两岸”开发建设,全力打造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精心办好第十五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中国红色文化艺术节。
 
  三是加快推动外贸发展。不断推动新型贸易业态有序发展,重点引进发展外贸供应链,引导企业从出口为主向进出口兼营模式转变。加大外商和国际化资本引进力度,鼓励电子信息、鞭炮烟花、生物医药等产业借助自贸区平台进一步占领国际市场。加快推进中欧班列烟花鞭炮集装箱运输业务开通。完善跨境电商服务功能,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三)坚持品质塑市,全面提升城市建管品质
 
  一是完善城市规划布局。加快推动“一体两翼、一城两站、一河两岸”建设,推进浦梓港(国有土地)项目二期、城东片区棚改、氮肥厂片区、浏阳河西路等项目征拆工作;围绕长赣高铁浏阳站建设,做好高铁新城规划;推进浩吉铁路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统筹谋划长兴湖金融和数字经济片区、道吾山生态宜居片区、浦梓港文化创意片区等城市重点片区布局,不断提升主城综合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金阳新城,加快推动城城融合、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将其打造成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
 
  二是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县城城镇化示范建设。畅通区域交通,完善主城区出入口,加快金阳大道三期建设、天马山隧道改扩建,畅通一批中小微循环,打通城市“肠梗阻”。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和客运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客运网络,加快城区道吾公交站场(充电桩)工程建设,新增新能源公交车40台。完成548户棚户区改造任务,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启动济川河和淮川河流域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百宜河雨污分流支管网建设,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PPP项目(近期)实施,新建城区四水厂。加快城区公厕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城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新建公厕8座、垃圾中转站1座。重点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和停车场建设,新改建农贸市场2个、建设停车场6个。加快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完善长兴湖滨湖公园建设,新建翠园公园;启动嗣同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
 
  三是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大数据中心和云底座一期建设,推动5G在城镇及重点区域全覆盖。深化数字城管平台使用,构建涵盖执法系统、办公系统、渣土监管、油烟检测的城市管理综合平台,提升管理效能。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大行动”,严力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不断提高交通执法科技化水平,推进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建设和危货车辆智能监管平台应用。全面加强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业务督查指导,深化垃圾分类工作。
 
  (四)坚持农业优先,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一是强化农业保障能力。抓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完成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19万亩以上,实现早稻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总产量55万吨以上。推动14家规模养殖场建设,新增规模化生猪产能10万头;加快畜禽(水产)示范基地创建。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巩固提升油茶、花木“一县一特”产业,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挖掘、培育、登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地理标志品牌与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培育“蒸菜食材”、休闲食品等特色加工产品,实施原料就近配套工程,推动农工融合,提升农业效益。
 
  二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集中连片示范点。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结合新一轮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打造集中连片居住区示范点。启动重要县道路面改善工程,完成宏源大桥危桥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以“五治”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改造无害化厕所1万座,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非遗传承等农村专业人才。全力支持湖南农大项目建设,通过农大教学区带动我市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吸纳更多专业人才投身浏阳乡村振兴建设。
 
  三是完善农业发展支撑。深化与省商务厅战略合作,推动永安片区打造成集“田园经济、家居制造、空港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大力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所有涉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以上。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个。
 
  四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以实施“四个升级打造”为抓手,以深化“个十百千”产业振兴工程为重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积极式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浏阳路径”。
 
  (五)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园区和乡镇赋权力度,完善省一体化平台数据,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跨域通办”“跨省通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三权分置”,引导林地依法健康有序流转。扎实抓好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快推动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打造4个宅基地改革综合示范点。探索国有公司市场化改革路径,提升公司市场化经营水平,推进三类债务之和持续下降。
 
  二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纵深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最多跑一次”,优化升级“三集”审批长效机制,积极推进“五零城市”建设;继续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水电气信等市政公用服务在工改系统报装。深入开展重企帮扶,刚性兑现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地、融资、物流等要素成本。加快推进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开展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紧扣“三化六最”目标,深化“三个定制”“四大行动”“五个彻底”,进一步擦亮“营商福地看浏阳”品牌。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大信用信息在行政审批领域应用,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三是持续深化开放合作。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主动融入湖南自贸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聚焦省“三年行动计划”十大工程、百大项目落实落地,推动建立湘赣边干部学院,力争湘赣边高速(浏阳段)等重大项目进入省、长沙市发展规划。当好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领头羊,推动湘赣红品牌共建等七项合作走深走实。深化教育、医疗、购房等领域合作,积极推动区域校联体建设、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公积金互认。发挥金阳新城区位优势,加强与湖南自贸区海关、税务、金融、土地等政策对接,做好湖南自贸区产业外溢的承接工作;抢抓黄花机场T3航站楼建设重大机遇,加快临空偏好型产业布局和高端配套设施建设。
 
  (六)坚持生态美市,扎实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一是加强生态系统治理。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综合运用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政策,推进生态修复、系统治理,积极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全面推行“林长制”,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与修复工作。建设省市县三级生态廊道,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积极推动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完善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建设。
 
  二是提升环境保护能力。围绕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情况开展高标准复核复查,严防问题反弹回潮,确保切实整改到位,全力迎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紧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环境风险隐患,解决环保“老大难”问题。加强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深化执法能力建设,创新执法模式,持续推进和完善企业差别化管理方式;深化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中心。
 
  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纵深推进工业废气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源头替代,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推进使用先进生产工艺;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体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加大三大河流域治理力度,确保浏阳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Ⅱ类,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持续抓好水质监测、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重点工程。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工业场地、采矿区以及工业区场地治理修复工作,开展污染治理或风险管控。
 
  (七)坚持民生立市,持续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一是推动社会保障再提效。持续落实稳就业政策,加大社保降费、援企稳岗等措施落实力度,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00人。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深入实施总额控制下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工作,推动“三医联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完善基层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加强儿童之家的管理。优化公租房建设布局,新建650套公租房,全面完成住房租赁试点房源筹集任务,完成53户边缘和其他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加强退役军人安置、就业创业、抚恤优待、服务管理等保障。持续抓好墓葬整治工作,加快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
 
  二是推动教育质量再提高。加快泰安、楼前等4所学校建设,改扩建学校18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消除高中教育大班额;新建民生实事幼儿园4所。全力创建全国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县,做好长沙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推动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量身打造现代职业教育,着力发展高等教育。
 
  三是推动卫生服务再提质。实施健康浏阳行动,加快公共卫生十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水平,抓实抓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境外和高中风险地区来(返)浏人员管控,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疾病、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等防控力度。加快推进中医医院危急重症大楼、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集里医院门诊综合大楼等项目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四是推动文化供给再提级。推进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浏阳市博物馆开馆运营,完善文旅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们文化、旅游、体育公共服务需求。常态化开展文艺精品进景区、送戏下乡等惠民活动,举办欧阳予倩艺术节、全民阅读月等品牌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挖掘千年古县、名歌名河、浏阳花炮等特色文化资源,传承与弘扬浏阳优秀历史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非遗传承人。
 
  五是推动安全水平再提升。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全面遏制事故发生苗头,坚决防止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进一步强化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切实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火灾防控能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治理,抓好水库大坝安全隐患整改,提高防洪减灾水平。深入落实“三联三保”制度,持续用力化解信访积案,切实减少信访存量。聚力维护社会稳定,打防违法犯罪,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按照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要求,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浏阳而奋斗。